来源:大众网菏泽频道 作者:王义合 2013-09-10 14:37:00
大众网菏泽9月10日讯(通讯员 王义合)9月8日上午,一场秋雨过后,在谢集镇梁洼村通往白寨村的柏油路上,5位花甲、古稀老人正在挖土、拾砖,认真铺垫路上的坑洼。这是一支行人交口称赞的“义务护路队”。
“年轻时没给组织丢脸面,现在年老了更不能失本色!”
在老哥们中,张兰轩老汉年龄最大,今年80岁,是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。
提到老哥们修路,还是从10年前说起。2003年春,单县实施“村村通”工程,张兰轩所在的梁洼村成为首批通柏油路的村。这条路从梁洼通道白寨,长15公里。道路畅通了,来往的车辆与日俱增,由于疏于养护,不到两年的时间,路面就出现坑洼。张兰轩老汉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:这路是政府修的,是群众的致富路,我作为党员理应为政府分忧,为群众办事。于是,他扛起铁锨上路了,用了一周时间,将上百处坑洼垫上了土。张老汉护路的义举在梁洼村里引起不小的反响。有人劝张兰轩,“儿女孝顺,家境富足,你放着舒心日子不享,操这个闲心、管这个闲事干啥!”
张兰轩老汉回答:“干这事是俺党员的爱好。俺年轻时没给组织丢脸面,现在年老了更不能失本色!”固执的张老汉干脆添置新锄头、新铁锨,放下农活就到路上填补坑洼。来往的车辆跑的欢了,称赞声喋喋不休。张老汉干的更有劲了。
“修路就是俺家的农活,是分内事……”
2005年11月的一天,张兰轩的好朋友王德领找上门来。60多岁的王德领对张兰轩说:“俺与你作伴,一块修路,俺比你年轻,重活俺干!”
张兰轩乐了。从此,在这条道上,过往行人常看到两位老汉一起垫路。他们发现用土填补坑洼,经不住长时间车轮碾压,特变是雨雪后,还会形成泥水,给行人造成不便。于是,他们从家里拾来砖头瓦块填补坑洼,效果明显改观。后来,自家的砖头瓦块用完了,他们就从村里面拣。
2006年春天,为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,张兰轩老汉的孩子给老人买了辆电动三轮车。不久,王德领老汉也买了辆。这样他们就不用费力拉地板车运砖头瓦块了。后来越干越有经验,他们便收集储备了一大堆“战备物资”,随用随拉,大大提高了填补坑洼的速度和效率。
“大爷,您辛苦了!”“大爷,您是‘活雷锋’!”……行人敬慕的目光和真挚的问候是对两位老人最大的褒奖。一天,一位行人给他们一箱方便面,以表感激之情。张兰轩、王德领同声婉拒。这位行人动情地说:“您辛苦修路,俺走得畅通,俺该感激您啊!”
“修路就是俺家的农活,是分内事,只要俺在一天,就得负责一天,不能忘了这条道……”张兰轩、王德领老汉说。
靠着这份质朴的信念,两位老人一干就是8个年头。至于他们挖了多少土,拣了多少砖头瓦片,垫补了多少坑坑洼洼,已无法计算。
2007夏天,一场大雨骤降,道路出现多处“险情”。天一放晴,张兰轩、王德领就不约而同地来到路上。正当他们干的气喘吁吁,大汗淋漓时,同村的高金鸿、张青礼、张勤科三位老人扛着铁锨,拉着碎石土参加“突击战”来了。从此,这条柏油路上有了支5为庄稼老汉组成的“义务护路队”,不管酷夏寒冬,不管清晨傍晚,过往行人时常看到5位护路老汉的身影……
过往的司机们说:“这些年来,我们在这段路上跑的格外欢,从没有出现事故!”听到这样的话,张兰轩等老哥们笑了。
1、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大众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大众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30日内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