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菏泽6月30日讯(通讯员 汪允成)6月29日傍晚,天刚擦黑,苟村集镇贾楼村的小广场上激扬欢快的乐曲就响了起来。村民们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,加入到跳舞的队伍中。跳舞的人群中以中、青年妇女居多,还有老人、孩子和几名男劳力,他们的动作虽然不够标准、统一,但却跳得格外认真。
乡村广场舞,舞出新风尚。“以前农闲因为没事干,东家长西家短闹矛盾的不少,现在镇文化站派人教俺们跳广场舞,男女老少都来跳舞了,又活动筋骨,还能说说心里话。每天晚上,喇叭一响,脚下就痒,听见那曲子俺就馋得慌!”一曲结束后,李开花大嫂开心地说。
李开花大嫂只是苟村集镇开展乡村文明活动的受益者之一。镇党委书记祝兆东说:今年以来,苟村集镇以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,确立了“合民心、顺民意、借民力、惠民生”工作理念,全面开展了“乡村文明行动大提升”活动,推动了“乡村文明行动”扩面、提档、升级,唱响了村容整治、文化惠民、乡风文明建设三部曲,使乡村面貌一新,农民群众精神焕发,文明之风吹进农家。
村容整治群众唱主角
“都是为了村里有个好环境,看到人们都出来干活,俺也得添把子力。”6月26日,在该镇刘庄村,83岁高龄的朱李氏正跟着村民们一块打扫卫生。
刘庄村共有60多户村民,在村“两委”班子带领下,先是开展“各人自扫门前垃圾”活动,落实门前包卫生、包绿化、包美化、包看护、包秩序等“五包”,紧接着村民自发组织起来,每户主动出义务工,对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。“俺们现在村容村貌整治都‘上瘾’了,看到哪个地方有垃圾,得知哪段下水道不通畅,就老想着赶紧清理好。”村民刘效生告诉笔者。
该镇把村容村貌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首要任务,让群众唱主角,坚持群众参与、群众监督、群众管理的原则,以农村公路路面、树面、水面、地面、墙面等“五面”整治为基础,以农村净化、硬化、美化、绿化、亮化、文化等“六化”建设为关键,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化、常态化。
“原先这里是个垃圾堆,现在我们一砖一土建起了小广场,我天天到这里晒太阳,当上了义务监督员,再没有人到这里乱倒垃圾了。”今年78岁的贾楼村村民李建霞说。今年2月,该村村民贾元亮、贾仰新等自费出资3万多元,在村里建设40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广场,扎制了村头牌坊,购买了冬青树等,听到这个消息,村民们都自发来到工地,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,只用3天时间工程就顺利完工,村民们又把维护好广场卫生当成“分内的事”。
打造“10分钟文化服务圈”
文化惠民是该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重点。该镇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龙头,强力实施文化惠民推进工程。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、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、农家书屋、电影下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,完善文化广场、文化大院等村级文化场所,打造了10分钟文化服务圈。
与此同时,苟村集镇还积极鼓励城乡群众文化互动,很多民间艺术团体演出进乡村。文化站、艺术团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文化服务、“三下乡”活动。在此基础上,发掘了蜜蜂刘庄的扬琴、张吴庄的山东快书、前张口的旱船、竹马等农村优秀文化资源,组建了农村文化辅导团,对各村进行指导。只需一个电话,文化站舞辅导员10分钟就能赶到现场。
“广场舞进村,是我们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,另外我们还鼓励乡亲们自编自演了《借钱》、《选会长》、《砸醋缸》等文艺节目,并到各村和城里表演,把文明新风潜移默化地带进群众生活中。”该镇宣传委员张进成说。
人人争上“四德”榜
“这不,墙上还有俺的名字和照片呢!俺在家照顾孩子,让儿媳妇安心在外打工,今年被评上好婆婆。”村民段秀芳大娘指着榜上的名字说。
在苟村集村整洁的街道旁,一面60米长的“文化墙”让人眼前一亮。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彩绘展板,上面绘画新二十四孝、勤劳致富、友邻和睦、尊老爱幼等内容栩栩如生,以“爱德(社会公德)、诚德(职业道德)、孝德(家庭美德)、仁德(个人品德)”为内容的“四德工程”跃然墙上。
村庄整治美化了环境,文化惠民建起了设施,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硬件打造成功。但是,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,就是如何树立村庄的良好社会风气,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。为此,该镇以农村“四德”教育为平台,建设文化大院、农家书屋、善行义举四德榜、文化墙、文明街、宣传栏,开展“四德”评选表彰活动,评选好媳妇、好婆婆、好邻居、文明信用户,道德典型择优纳入“苟村好人库”。通过选树一批先模人物,引导群众培育形成知荣辱、讲道德、促和谐的良好风尚。
“竖四德榜,评四德先进,做四德模范,让村民自主投票,选身边的人儿,说身边的事儿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开花,让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新农村生根发芽。”该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王保军信心百倍的说。